《綠黨青年貧窮化政策共識|年輕人,我們到底在拚誰的經濟?》

《青年貧窮政策共識》
年輕人,我們到底在拚誰的經濟?
打破稅制不公,課徵資本利得,分配要正義,世代要正義!

 

  
  青年貧窮在台灣的現象日益嚴重,執政當局不但沒有認真去思考如何解決青年貧窮問題,反倒時常拿著油桶在救火。放任大學漲學費、提出22K方案、政府帶頭使用派遣工等政策讓整體勞動環境愈來愈差,青年更是首當其衝。在學生時期,年輕人就已被高學費及就學貸款壓得喘不過氣來;離開校園進入職場的過程中,等待的卻是低薪、非典型就業的不穩定工作;於此同時,更要償還學貸、承擔不符比例的稅賦、買不起房子也不起房子,過著只能苟且生存卻不能好好生活的日子。弔詭的是,近年來國內的生產毛額節節成長,然而,薪資水平卻持續低落。究竟,廣大勞工在拚的「經濟」,都拚到哪裡去了?!
  
  綠黨在9月15日邀集專家學者舉辦《青年貧窮化》政策論壇,與會專家包括綠黨政策顧問,同時也是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陳政亮、青年九五聯盟理事周于萱、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會中專家學者分別就高學費、學貸、低薪、非典勞動、住宅及稅賦等問題指出現行制度的缺陷,並認為除了應該要提高基本工資之外,改革稅制更是首要的工作。

1、 高等教育不是商品|高等教育公共化
  由於社會的期待、高等教育的擴張,高等教育(大學)再也不是「窄門」。「讀大學」儼然成為最基本的義務教育,沒有大學學歷,就難以求職。然而,高等教育並不是義務教育,反而有愈來愈商品化的趨勢。教育部年年默許大學調漲學費,世新大學社發所副教授陳政亮指出,目前大學學費加上生活費,以公立大學來說每年平均約20萬,以私立大學來說,每年約25萬。據內政部的家庭收支調查統計,後20%家戶年所得為31萬,高等教育的學費就佔了70%!就算是第二等的家戶年所得約57萬,學費也佔了將近40%!在不得不念大學,卻又念不起大學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就學貸款、課外打工來支付高等教育的生活費及學費。根據2011年的台灣青年學貸報告的調查,1998年至2009年高中職以上申貸增加了5.4倍,2009年平均每人次貸款3.7萬。此調查報告顯示大學四年平均學貸公立約26萬,私立約40萬,平均33.6萬。八成貸款者其家庭年收入為72萬以下者。
  
  當教育成為商品時,也只有經濟能力好的人能夠「購買」得起,經濟狀況不好的年輕人,只能透過「貸款」來購買這項商品。青年九五聯盟理事周于萱強調,學歷的貶值,勞動條件的惡化,年輕人擁有高學歷卻不保證會有高收入。高等教育不但無法促進階級流動,反而深化了階級貧窮。綠黨政策顧問陳政亮建議,政府應該要依法落實兩公約,降低學費,甚至朝免學費的方向規劃,將高等教育成為國家的公共服務,如此一來也能夠自然而然地減輕學貸的負擔。

2、 拚來的GDP哪去了|減少非典型勞動就業、提高基本工資、落實勞動教育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發佈2014年最新的《全球就業趨勢》(Global Employment Trends  2014)指出,全球陷入「失業型復甦(jobless recovery)」的危險中。高經濟發展與高失業率並存。尤其在青年失業率上屢創新高,2013年青年失業率更高達13.1%!台灣的數據也不惶多讓,根據台灣人力資源統計年報資料指出,2013年青年失業率13.17%,是平均失業率的三倍多!陳政亮強調,2004年至2008年,年輕人的失業原因有89%都是「自願性失業」。其中待遇差,工作環境不佳,非典型就業為離職主因。根據勞委會的部分工時調查,部分工時者約有51%是年輕人,在這當中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沒有勞動契約;44%被資遣時,雇主沒有發給預告工資;27.5%雇主沒有為其投保勞保。在薪資部分,2000年的平均起薪為28016元,2010年卻減少成26455元,然而,同時期的消費者物價卻漲了9.6%!失業率高、實質薪資下降,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總體經濟狀況表現不佳。攤開實際數據來看,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指出,2002年至2012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平均為4.2%,同時期勞動生產力指數在2002年為83.4%,2012年提高至127.18%,每年平均成長率高達4.4%,但實質薪資卻呈現負成長!
  
  國內生產毛額(GDP) 的組成是間接稅加上受雇報酬、企業盈餘及固定資本消耗。其中,以台灣的現狀來說,間接稅大幅下降,受雇報酬也未提升,大幅攀升的是企業盈餘與固定資本消耗。政府不斷降稅;企業降低薪資、大量使用非典型勞動降低受雇成本,成就大量的企業資本利得累積,並有盈餘再進行廠房投資等固定資本的消耗。企業的資本利得及盈餘不斷攀升,代表著政府的縱容與剝削勞動生產的結果。政府口口聲聲的「拚經濟」成果,卻從未回到廣大的勞工身上。

  年輕人領著22K,一邊償還鉅額的學貸,一邊承受非典勞動條件不佳及環境的不穩定性。連生存都成問題,更別說好好生活!綠黨主張,無論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應該帶頭示範不再使用派遣工,並提高基本薪資。企業不應再將缺工的現狀怪罪於年輕人的不努力並藉此要求開放薪資更低廉的外籍移工或是使用非典型勞工,因為非典勞動、外籍勞動力使用的便利性,讓企業根本沒有動力提高薪資,造成低薪與缺工的惡性循環!此外,勞動意識教育應從校園中開始落實,教育(未來)的勞動者相關的制度保障、權利爭取,認識當今的勞動生產過程並透過集體談判權,將屬於自己勞動生產的成果拿回來!

3、減稅不是萬靈丹|合理的稅制才有分配正義與世代正義 !
  
  公平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指出,減稅已不再是經濟成長的萬靈丹!根據其研究,光是103年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就減了將近一千兩百億元!洪敬舒強調,原本減稅的目的,是希望企業能夠增加投資,讓企業營收增加,就業人數和勞動報酬也可以提高後,稅收的增加可彌補稅收損失。然而,企業卻將減稅省下來的金錢流動到炒股、炒樓、炒地等房地產項目上。一方面讓房地產價格不合理的飆升,買房成為一般受薪階級不敢想的事情,抑或是必須背負大量房貸壓力。另一方面,短收的稅賦,讓政府難以進行有效及合理的分配,更多人落於貧窮線及社會安全網之下。

  目前的私人住宅,由於財團建商的炒作,以及當前稅制的便利,已經讓一般受薪階級難以負擔。洪敬舒強調,當前房地產資本利得稅制設計是「課不到的富人稅」。目前的計算公式是:(房屋評定現值 x 利潤評定標準)x 綜合所得適用稅率。然而,房屋現值並不等同於市價,通常低於市價許多,綜合所得適用稅率最高也不超過40%,因此就算利潤評定標準再高,依其市價的高不可攀來看,房地產移轉的利得,實質課到的稅率就算低於1%也是常見的,對於財團建商來說,炒房根本不用花任何成本!綠黨桃園市議員參選人湯琳翔也以桃園為例,桃園的空屋率已超過10%,可見房地產炒作的嚴重性!德明財經科大副教授花敬群則指出,「居住不是私利。合理分配,符合民主的經濟才是要拚的經濟!」花敬群強調,當前台灣社會住宅的比例趨近於零。然而,興建社會住宅,「蓋房子」,才會有直接經濟產值!房地產移轉的「漲價」並沒有任何經濟產值!花敬群也提到,台灣的受薪階級除了買不起房、沒有社會住宅之外,連租屋都相當不易。在台灣,沒有特別的租賃專法。即便台灣的租屋市場產值每年在1000-1500億左右,但缺乏專法指導,難以正常化管理。無論是房東或房客都無法可依,加上房屋持有成本低,房東寧可選擇不租屋,房客也因租屋的不穩定而只能考慮貸款買房,造成房屋的使用效率低落。

  綜合專家學者的討論與建議,綠黨認為,居住權為每位公民的基本權利,房地產的投機開發不應犧牲人民的基本權利。居住要正義、分配要正義,首要改革稅制,實價課徵轉移房地產的資本利得。在社會住宅部分,政府應成立團隊專責統籌及規劃社會住宅管理,並廣建設會住宅。在租屋市場上,應訂立租賃的專法,確實保障房東房客雙邊的權利,讓租屋市場及房屋的使用能夠更為完善,讓居住,成為不須煩惱的基本人權。

 

《青年貧窮》政策論壇

時間:10月3日 (五)09:00-12: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 主持:李根政(綠黨共同召集人) x 曾柏瑜(綠黨青年部召集人)

與談:陳政亮(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綠黨政策顧問)、周于萱(青年九五聯盟理事)、洪敬舒(台灣勞工陣線工作貧窮研究室主任)、花敬群(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湯琳翔(綠黨桃園平鎮區縣議員參選人)

討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