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革命:從校園營養午餐談綠黨食安與糧食政策

 

餐桌革命:從校園營養午餐談綠黨食安與糧食政策

近年來食品安全頻亮紅燈,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毒奶粉到近一年發生兩次的黑心油事件。儘管二0一四年上半年立法院已通過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但本次餿水油事件再次顯示,食品安全問題根本沒有獲得徹底的管控和解決。綠黨在9月15日邀集專家學者舉辦《食物安全與糧食主權》政策論壇。與會學者包括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同時也是綠黨政策顧問的世新大學蔡培慧老師、上下游共同創辦人汪文豪、高雄微風市集顧問張瑋琦老師、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召集人黃淑德、綠黨基隆七堵區市議員參選人張明麗。會中專家學者分別從糧食主權與小農在地經濟、食品安全與管理機制、食農教育與生活實踐剖析食品安全問題。論壇最終聚焦在「校園營養午餐」討論,校園營養午餐並不只是孩子、家長、教師的事情,在三菜一湯的背後,包含了糧食的生產來源、食品選購及烹調的安全、食物與農業教育的推廣與落實等細節,綠黨總結本次與會專家學者的結論,試圖從校園營養午餐出發,提出一套從產地到餐桌,從上游到下游,讓孩子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食品與糧食政策。

1、 重新連結人與土地: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從生產前端認識及掌握食材
在全球化、自由化、工業化的農業生產銷售體系中,日常生活中吃到的食物,不再是尋常在地的新鮮食物;我們看似有多樣的選擇,卻總只能在跨國財團不顧品質壓低成本的食品中進行選擇。台灣被鑲嵌在自由化的農業體系內,卻深受自由貿易「不自由」之害。2002年,台灣加入WTO,從稻米自給自足的國家,成為了稻米進口國,休耕田地的比例在加入WTO後大增,糧食自給率也逐年降低。這種人與產地斷裂、財團壟斷餐桌的經濟模式表現在校園營養午餐上,就出現了2013年劣質進口米疑似流入校園營養午餐,以及校園營養午餐大量使用基改黃豆的現象。我們不曉得吃下去的食物是怎樣的種子,長在怎樣的土地上,受到怎樣的照顧。

綠黨政策顧問蔡培慧指出,我們應盡可能的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建立在地小農地產地銷的經濟體系,增加糧食自給率。同時,綠黨也反對基改食物,台灣無基改聯盟召集人黃淑德指出,反對基改食物不只是因為其對於健康風險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基改食物正是自由貿易下跨國農企業財團的產物,經濟的利潤並不會回到粒粒皆辛苦的獨立農家上。因此,在具體政策面向上,綠黨主張應獎勵保存在地原生種子;營養午餐應朝公辦公營方向營運,各校從採購食材到烹煮食物,應因地制宜、順應時節,與地方農會或小農契作,採購在地食材,確保從食材到食物都透明可監督,同時降低食材的碳足跡。

2、大不一定好:揚棄「最低價」開標方式,政府需主動負起檢驗及稽查責任
當前公立中小學的校園營養午餐形式分別為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及民辦民營的形式。公辦民營或民辦民營都需對外招標,而招標通常依採購法為「最低標」形式,孩童一餐的營養午餐價格約落在32-35元左右。業者為極大化利潤,只能不顧食安、犧牲食材;或大量承包,降低成本。上下游共同創辦人汪文豪指出,這樣的開標制度對於中小型廠商非常不利。相同的狀況也發生在現行的食品檢驗制度。現行的CAS、GMP等檢驗制度,都要求業者主動送驗。然而,每套檢驗制度都有不同的檢驗標準,獨立生產者需要投入更多成本以應付各式檢驗標準,對於小農、小型廠商十分不友善。

綠黨主張,中小學營養午餐不應採取「最低價」開標方式,而應採取「有利標」的開標方式。校方應籌組開放透明的營養午餐委員會,邀請營養師、教師、家長及學生共同參與,決定對學生、對在地、對小農「最有利」的營養午餐標準。此外,綠黨也認為地方政府應善盡職責,主動負起稽查責任,不應將食品安全責任都丟回個別廠商。

3、 食農教育與生活實踐
農業的工業化、大型農業(財團)的壟斷、鄉村與城市的斷裂、人與土地的脫離,都讓吃入口的食物與原始食材愈來愈遠。現代人吃進愈來愈多不明的食品添加物,卻忘了食物原本的樣子,甚至連食物如何生長、適合生長的時節都不清楚。為了迎合希望在夏季吃到高麗菜的消費者,生產者也只能大量噴灑農藥,讓農作物在不對的季節生長,滿足市場的需要。

綠黨主張,檢驗農藥、有機食品檢驗管理機制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而是,重新肯認農村的必要性,重新連結食物與農業、農村與都市。高雄微風市集顧問張瑋琦老師認為,我們應針對全民進行食農教育,推動食育基本法,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在社區中推廣地產地消;在中小學校園內,藉由營養午餐在地食材的使用,生活課的體驗,讓學生認識食物的生產系統,進而產生自主意識,落實在生活中的選擇與實踐。

4、 地方政治的新想像:多管齊下、多方嘗試
綠黨認為,從校園營養午餐出發,能夠重新地連結人與土地、並從學生與家長進行食農教育的拓展。透過地方政府與學校、鄉鎮區公所、農會、民間NGOs、獨立小農等各方面的推動與合作,讓校園營養午餐成為食品安全與食農教育的起點。綠黨基隆七堵區參選人張明麗及高雄市三民區市議員參選人梁益誌也分別透過環境團體、家長會及社區菜園的方式,推動校園營養午餐食與農的新連結,試圖找回食物與食材的原味本質,永續環境的生態與發展。澎湖市議員參選人傅靜凡在澎湖也和農友契作無農藥花生來製作花生鹽等加工食品,並與農友約定:不論大小一律收購。因此,綠黨主張,推動營養午餐的改革,需要地方政府更積極的介入協調並投入資源,並因地制宜選擇合作對象,多管齊下、多方嘗試。

綠黨認為,要確保食品安全,就不能不談農業。必須將「食」與「農」再次連結起來,並打破農業工業化、財團壟斷餐桌的現況,才能可能確保食品的安全。否則,糧食危機與食品安全將會持續發生,不在今日,就在明天;不在此地,就在他方,透過全球化資本的流通,最終還是會回到我們的家鄉。

*本次與會學者名單:
蔡培慧(綠黨政策顧問、台灣農村陣線發言人、世新大學社發所助理教授)
汪文豪(上下游共同創辦人)
張瑋琦(新竹教育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副教授、高雄市微風市集顧問)
黃淑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董事、台灣無基改聯盟推動成員)
張明麗(綠黨基隆七堵區市議員參選人)

 

時間:9月15日 (一)13:30-17:3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會議室

主持:李根政(綠黨共同召集人)

議程:
13:40-14:00 記者會整體報告
14:00-14:50 落實糧食主權與小農經濟|蔡培慧
14:50-15:40 食品安全與管理機制|汪文豪
15:40-16:20 食農教育與生活實踐|張瑋琦 x 張明麗
16:20-17:00 戳破基改作物的美麗謊言|黃淑德
17:00-17:30 綜合論壇

討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