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的政黨和進步的社會運動一樣重要 -香港工黨與台灣綠黨交流記事

20139月下旬,香港工黨現任主席李卓人率領16人考察團台,成員包括另兩位工黨立法會議員何秀蘭、張國柱,工黨副主席鄭司律及譚駿賢祕書長等。23與台灣綠黨召集人李根政、中執委廖本全、張育憬、吳銘軒,及APGN亞太地區召集人顏克莉等人,交流社運參政的經驗和重要性。

香港工黨(Labour Party)於2011年底成立,四大主張為「民主公義永續團結,成員來自勞工和社界,多年耕耘勞工和民生議題。次難得的交流,首先綠黨召集人李根政簡介台灣綠黨和環境運動發展現況,台灣環保團體倡議的是「追求經濟環境永續發展」,綠黨在「不犧牲下一代的永續」、「社會正義」等六大核心價值之下,關注的光譜已超越「狹義的環保領域」工黨副主席何秀蘭隨後也提及工黨成立之初名為「Green Labour」,意即「環境問題」並非中產階級關心而已,也是基層民生問題,和綠黨理念一致,顯「環保」與「民生」、「基層勞工」結合倡議,已是國際社會運動趨勢。

dsc_4010.jpg

(香港工黨主席李卓人率隊訪台,與台灣綠黨交流社運參政經驗,會後合影留念。)

工黨主席李卓人介紹香港工黨組成的背景,強調香港有進步的工會、進步的社會運動,但還是不夠,需要進步的政治參與,讓理念可透過政治參與落實;如果年輕人選擇工會或社會運動,卻不參與政黨,長遠來看無法有效推動改革。因此,工黨的自我定位就是透過政治參與,持續支持香港的社會運動茁壯。

李根政稱許香港工黨的經驗令他感動,社運工作者參與政治之後,還可以持續參與社會運動,這在台灣很少見。從事環境運動多年的李根政說,真正瞭解台灣社會需求的不是政黨,而是長久耕耘的社運團體,但是社運團體若不參政,政治就變成少數人的專利。綠黨長期以來在台灣發展的困境,主要來自社運團體對於參與選舉有二大包袱,一是台灣公民普遍認為政治是骯髒的,其實生活各層面無不受政治影響;第二個包袱是民進黨,因為台灣社會運動長年和民進黨關係較友好,至國民黨仍以「民進黨的外圍團體」等說法抹黑社會運動。

dsc_3983.jpg

香港工黨主席李卓人長年投身勞工運動,也是連續五屆香港立法會議員。他認為進步的工會、進步的社運、和進步的政黨一樣重要,年輕人不投入政黨,也無法有效推動改革。)

綠黨須突破台灣社會運動的困境 創造社運參政平台

不過,李根政認為當前台灣已出現契機公民社會逐漸看清藍綠兩黨皆傾向資本財團的本質,也厭倦了兩黨惡鬥,因此出現對於第三政治勢力的期待。李卓人肯定綠黨2012年立委選舉獲得23萬政黨票,已邁開成功的一大步。李根政則謙虛回應,這23萬票象徵的是台灣公民社會對清新政治的期望,不全然是綠黨自己經營的成果;綠黨現在才開始學習如何回應23萬選民的期待、學習如何與社運團體合作,創造台灣社運部門和政治部門的良性循環,建立一個正向回饋機制。

李卓人有感觸地說,工黨在香港有同樣經驗,社運團體認為參加政黨影響社運工作者的「純潔性」和「獨立性」,畢竟政策遊說不能只透過單一政黨。出身社福背景的張國柱議員分享他的經驗,在立法會中仍需與社運團體密切合作政策,並適當製造機會讓NGO發言與曝光;何秀蘭議員則提醒,政黨要有自制力,在議題第一線不能只想作秀。

004.jpg

出身社會福利領域的張國柱議員,分享他在立法院中與社運團體的合作經驗)

綠黨議題理念如何領先民進黨 並與民進黨區隔

席間,香港工黨也很好奇綠黨如何與民進黨區隔,以及如何面對兩岸經貿政策。綠黨中執委吳銘軒舉反核運動為例,在台灣「反核」多年來一直和國、民兩黨綁在一起,民進黨執政時續建核四令貢寮人感到背叛,反核運動一度沉寂,直到311之後有了超越藍綠的機會這兩年,他參與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不斷運作跨社群的結盟,包括藝文界和電影導演紛紛加入,今年309大遊行廿萬人上街,「廢核」已成為公民社會主流民意,各政黨只能組織其中一支政黨隊伍加入遊行。而綠黨成員在年的反核運動中,扮演主要倡議者和行動發動機的角色,顯見台灣公民社會的成熟度,早已超越藍綠的層次。

_mg_3142xiao_.jpg

(綠黨中執委吳銘軒分享他在311後參與反核運動的觀察,台灣公民社會已成熟到超越藍綠。本圖由香港工黨提供。)

綠黨黨員邱毓斌談及兩岸經貿議題,他認為當前的困境是,基層民眾普遍感到這些貿易協定對勞工、對一般小店家不利,卻無法轉化為政治上的認知。例如民進黨贊成WTO、擁抱自由貿易,卻反對ECFA和兩岸服貿協議,落入自相矛盾的邏輯,但這個層次在基層社區或草根組織中難被討論。近來社會關注的農地徵收也是,媒體報導沸沸揚揚,縣長形象大傷,人人痛恨官僚,但是投票時間到了,藍營推出一個形象更好的候選人,選民還是投給國民黨。這顯示基層民眾在議題和選舉行為中間無法連結。因此綠黨應該結合農運、工運和服貿協定基層民生議題,廣泛與各社區大學合作,去和更多民眾對話,一起理解這些議題實質上對基層民眾產生的影響,這個過程也將有助於綠黨形塑出自己的黨綱和政策。

長期關心國土規劃和土地政策、本身也是台灣農村陣線成員的廖本全教授也說,現階段他投身擔任綠黨中執委,即希望連結第一線社運團體,合作將理念倡議轉化為政策。

dsc_3992.jpg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台灣農村陣線成員,也是綠黨中執委廖本全教授,分享他在台灣參與農民運動的經驗。)

他山之石 理念很重要 基層組織也不能少

李卓人也分享香港選民的政治意識一般可簡單區分為親中共政權的「建制派」和推動香港民主發展的「民主派」,有些選民不會再區分其中各政黨,認為你是民主派就投給你了;而有些選民則會從理念、政黨傾向去投票。而政黨本來就很容易變成只看民意、看選票決定立場,也因此香港工黨和台灣綠黨,這些同樣堅持理念的小黨,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經營選票

綠黨中執委們對於工黨的基層組織經驗深感興趣,特別是此行參訪團中六位「社區幹事」平時如何經營社區。工黨年輕的社區幹事們形容,基層工作就像村里長在做的事一樣,有時花更多心力經營人際關係,大過經營議題,比如說幫老奶奶家裡修水管換燈泡而且「建制派」玩的那套「蛇齋餅粽」也不能少。不過,由於工黨的招牌就是基層勞工政策,自然會吸引社區勞工上門求助,然後這些經營社區的點滴過程中,有機會就將議題觀念帶出來教育民眾。

dsc_3988.jpg

工黨培育年輕一代成為「社區幹事」,從社區基層服務開始,並協助地區選舉事務,未來有機會成為地區候選人。)

邱毓斌教授也指明綠黨至今最大的困境,就是沒有資源做基層組織工作,總是選舉到了,推派出區域候選人才開始接觸社區。李卓人認為,小黨要和大黨鬥,資源永遠不夠,但基層社區多少還是要去經營,從中凸顯小黨的理念與民主價值;此外,小黨較難爭取社區既有利益結構的選票,應該透過理念爭取出外工作者的支持。

綠黨中執委張育憬非常同意,她提及上一屆立法委員選舉也是自己首次參選,當時欠缺經驗將昔日社區經營的人脈轉化成為選票,不過她提出的政見包括「食育基本法」等,著重在一般家庭容易親近的議題上,而非空談的政治語言,反而為她爭取到一些社區媽媽們的支持。

_mg_3134xiao_.jpg

(綠黨中執委、也是上一屆立委候選人張育憬,分享上次參選過程中,與社區家庭主婦、計程車司機、教師等基層勞工互動的經驗。本圖由香港工黨提供。)

在瞭解台灣的選舉制度政黨票需過5%門檻,才有一年一票50元的政黨補助款後,工黨張國柱議員也感嘆當前台灣選制相當不利小黨生存,必須改革;副主席何秀蘭則建議綠黨將有限資源投注在爭取政黨票,未來更有機會爭得一席之地。此次珍貴的交流最後,雙方互禮物、合影留念,並預約了下回綠黨赴港參訪再會

 

討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