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阻擋集遊法修正!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5月10日初審通過集會遊行法修正案,後續將交由院會二、三讀會處理,並將進行黨團協商。集會遊行法1988年制定,原本就是戒嚴體制的殘餘,多年來,無數的和平集會遭警察命令解散、強制驅離,許多民眾因集遊法遭起訴、判刑,嚴重侵害憲法保障的集會權。此次修法,距離前次修正,已達十年之久,我們樂見立法院盡速完成修正,建構一部集會遊行保障法。

令人憂心的,少數委員聲稱將利用5月14日起執政黨輪值內政委員會召委的機會翻案,推翻5月10日決議,理由是行政院版本尚未送到立法院。我們不認同這樣的做法,憲法並未規定立法院要等到行政院有提案才能修法,更何況在大方向上,集會遊行由許可制改為報備制,廢除刑罰規定,已是朝野與民間的共識,至於具體條文的不同意見,大可於院會審議時處理。我們要呼籲各黨立委:對於初審通過的集會遊行保障法草案,如有不同意見,可於院會二讀時逐條提出修正案,或另行提出新法案,千萬不要以翻案或不承認會議記錄的方式,讓好不容易往前走的集遊法修正案又回到原點。 我們更要提醒執政黨立委,「把街頭還給人民」是馬總統2008年選舉時的政治承諾;「現行集會遊行法,違反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應於公約施行兩年內(2011年12月10日以前)完成修正」是法務部的決議;馬總統更在此次總統大選辯論會上,回答公民團體提問(我們何時才能有一部集會遊行保障法?)時說「我們希望朝野趕快完成協商..(2012年)1月還有機會」。

如果內政委員會棄馬政府前開承諾不顧,以翻案或不承認會議記錄的方式,讓好不容易往前走的集遊法修正案又回到原點,外界將認為馬政府言行不一,馬政府形象勢必再次遭重創,而民間團體也將以具體行動對支持翻案的立委,做最嚴厲的譴責。

Built to win - 綠黨網站改版之志工招募

tech-sign.jpg

圖片來源:Ars Technica - Built to win: Deep inside Obama's campaign tech

一個政黨需要什麼?理念?群眾?金錢?

網站可以協助宣傳理念、組織黨員、募集資源,當然,也有人說可以有助於勝選... 綠黨或許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對於網路工作者來說,能夠隱身在螢幕後面提供一些協助的,或許就是網站的改造/網路的運用吧。

在未來三年,我們需要一些瞭解網站運作的人的協助,可能是專案管理、網站規劃、系統建置、視覺設計、文案編寫等方面的人才,每週能有4-8小時的時間,持續地提供協助(累了可以換手!)。 初步有一些簡單構想:

  • 整合網站與 CRM 系統(捐款/黨員/活動/電子報)
  • 改善網站前端資訊架構,易於瀏覽/搜尋資料
  • 強化搜尋引擎/社交媒體最佳化
  • 優化網站文案/內容撰寫
  • 改善後台易用性與工作流程,方便工作人員/志工維護網站

預計時程:

  • 2012/12:籌備期
  • 2013/01~2013/03:執行期
  • 2013/04~:維運期

想要瞭解更多,且有興趣/時間的話,請繼續往下看:

參考案例: 紐西蘭綠黨:
紐西蘭綠黨採用 CiviCRM 作為政黨的資料庫,並結合線上捐款、黨員資料、活動報名。 在 2008 年的競選活動,綠黨廣泛地運用線上募款,有效地募集到更多的資源。黨籍的更新程序很順暢,讓許多人得以續繳費用。在 2008 年選舉後,紐西蘭綠黨在國會有9個席次,有 5,000 個繳費黨員、超過 50,000 個支持者資料。 詳見:http://civicrm.tw/casestudy/greens.org.nz

【環保救國,產業升級! 政府無能拚經濟,竟以環評為祭品?】會後新聞稿

新聞稿2012年11月14日

政府無能拚經濟,竟以環評為祭品?

環保救國,產業升級!

出席發言者: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李秀容、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林仁惠、 地球公民基金會陳怡蒨、環境資訊協會陳瑞賓、看守台灣協會謝和霖、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詹政道、大堀溪文化協會潘忠政。
主持人: 綠黨中執委潘翰聲
 
        上週行政院會把環評制度當成拚經濟動能的阻礙,週一晚間更由副院長江宜樺召集相關部會,準備修改環評制度,將環評決定權交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這和馬英九總統所宣示的「環保救國」完全背道而馳!環保運動界大串連,十四日在行政院大門口舉辦記者會,抗議政府無能拚經濟,竟以環評為祭品 ,演出行動劇「江宜樺掌摑馬英九?」,並呼喊口號「政府無能,關環保什麼事?」「環保救國,產業升級!」
        當前經濟狀況不好,正是產業政策出問題,是三十年來不做產業升級的後果,而不是環評(國光石化、台塑六輕...),更不是因為司法出來主持正義,判決政府亂搞的環評違法無效定讞(中科三期、中科四期、美麗灣違建)。此時此刻竟然要降低環保標準,還吸引被中國淘汰的高污染產業回台,台灣還要再沉淪三十年嗎?
 
        當前幾個所謂「爭議」環評案件的真相是,財團無視企業社會責任,政府甘為財團做先鋒打手。   台塑集團王文淵說「環評太嚴影響投資」,卻不檢討自己六輕設廠時承諾的新市鎮變成癌症村,「六輕比廚房還乾淨」何時做到了?尤其是六輕四點七期擴建的環評差異分析,更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他化整為零早就該重作六輕五期擴建的環評,已經通過的環評結論還沒設廠就不願接受,最近動用政商權力指導行政院,比起當年用水超出環評承諾卻就地合法事件,更為嚴重。
        為友達量身訂作的中科三期、四期,其環評分別被司法判決無效,環保署卻登廣告向司法嗆聲「無效用、無意義」,環評機制已經行將就木。三期的部份,政府上下一心違法補做環評補到好,期間友達還繼續違法施工;四期的部份,友達確定撤資,國科會仍死不認錯,繼續毀壞優良農田和珍貴水源,為了蚊子科學園區踐踏司法。
        最離譜的美麗灣渡假村BOT違建案,恰巧就是「開發者自審環評」的最典型案例,證明環保署將環評審查移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想法,在台灣會造成什麼後果。從八年前一開始就是官商勾結,規避不做環評,現在被司法判決定讞環評無效、建照無效,環保署認為該拆,內政部認定是實質違建,台東縣政府還是繼續環評「補考補到過」,監察院也依舊旁邊看戲。
 
        在學界或實務界,環評委員的職權和整套環評機制的設計,長久以來已有許多檢討,環評機制設置在開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是環保單位,從來不是重點,也不是共識。環評機制的真正問題,其實是政客和官僚的黑手實質控制權,把「排除投資障礙」看得比長遠經濟發展和環境永續更重要;以及環評報告書由顧問公司幫開發業者掩蓋真相,是專家壟斷知識排除民眾參與。最糟糕的是,政府不理會法院判決執迷不悟,行政權踐踏司法權的憲政危機。
        這次行政院打算檢討環評機制,出發點心術不正,高污染財團說個話,政府就照辦,這樣子沒辦法愈改愈好,反而是把急診室裡的環評送進太平間
 
共同行動團體:
綠黨、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環境法律人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資訊協會、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 盟、荒野保護協會、看守台灣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色陣線協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看守土城愛綠聯盟、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大堀溪文化協會、桃園在 地聯盟、動物社會研究會...
 
新聞聯絡人:潘翰聲 0935-295815

頁面

訂閱 綠黨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