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觀察之二——梅蘭雄與他的「法國不屈從」運動之剖析

作者:宋治德(前香港職工盟組織幹事,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歐洲倫理研究與教學中心」碩士畢業,現為史特拉斯堡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

法國總統大選首輪投票,左翼參選人梅蘭雄(或又譯: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最終未竟全功,但他在投票前夕聲望突然急升而令他有機會闖進二輪投票時,為這場選舉掀起了高潮。


梅蘭雄的聲勢高漲,讓金融市場出現恐慌情緒。                  影像來源 http://actu.orange.fr

法國主流或右派媒體素來以「極左」來稱呼梅蘭雄,正當梅蘭雄有機會跨進二輪投票時,右派媒體紛紛顯得驚恐萬分,例如右派大報《費加羅》(Le Figaro)報便警告梅蘭雄若當選,他將是法國「查維斯」。另外,資本主義投機市場的波動,對此也有反映。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報導,正當梅蘭雄進入二輪投票的機會高漲之際,金融市場出現恐慌情緒,法國債券風險溢價水平不斷增高。

其實,儘管右派輿論如何「唱衰」梅蘭雄和製造他萬一當選的恐慌氣氛,但根據選前的調查,梅蘭雄仍是一般法國人心目中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甚至根據首輪選後的投票統計,在18—24歲的年齡組別中(法國法定投票年齡訂為18歲以上,所以該年齡群也多為首投族),梅蘭雄得票接近30%而排名第一。

因此,梅蘭雄和他的競選運動「法國不屈從」(France insoumise),具有廣泛的社會支持和動員基礎。本文主要介紹這個辯才一流、政治演說所使用的字彙量又是各候選人之冠的梅蘭雄及他的「法國不屈從」運動的意義。

 

梅蘭雄的生平簡介

梅蘭雄1951年生於北非摩洛哥丹吉爾(Tanger)市,後來回到法國讀中學,並在貝桑松大學(L'université de Besançon)修讀哲學,大學畢業後分別做過教師和雜誌記者。


青年時期的梅蘭雄已擁有做群眾組織工作的寶貴經驗和歷練。               影像來源 http://www.parismatch.com

梅蘭雄在中學年代,經歷了1968「五月風暴」的洗禮,加入托洛茨基主義組織其中一派朗貝爾派(Lambertiste)[1]的「國際共產主義組織」(Organisation communiste internationaliste〔OCI〕),憑他本身的個人才能,成為該組織在貝桑松地區的領導人,發動了大大小小的學生鬥爭;在68餘波仍然蕩漾下,歷史還為他提供了另一場工學鬥爭結合以實踐68精神的機會,就是在貝桑松地區的Lip品牌鐘錶廠工人爆發而震撼全國的大罷工。[2]到了1970年代後期, 資本主義進入穩定的繁榮時期和在組織內部的意見不合,梅蘭雄最終離開OCI,及後加入了社會黨。但他在火紅革命年代四處奔走串連學生和工人,為他積累了做群眾組織工作的寶貴經驗和歷練,即使後來脫離了托派,但在這種脈絡底下養成的良好習慣並沒有隨年月而消失。

而到了社會黨時期,他起初在埃松省(Essonne)內的地方黨部工作及出版刊物,後來輾轉去到同省的馬西(Massy)市,就在這裡遇到了他的伯樂,社會黨的馬西市長傑蒙(Claude Germon)。傑蒙帶他慢慢走進社會黨的地方權力核心,讓他掌管社會黨負責商務的部門和成為他的私人秘書,並於1983年當選馬西市市議會員,以及之後晉身參議院(Sénat)。直到2000年,在社會黨總理若斯潘(Lionel Jospin)時期,被委任為職業教育部長。到了2008年,是他政治生涯的另一個分水嶺,梅蘭雄感到社會黨日漸投向新自由主義的懷抱(尤其2005年的公投歐盟憲法而與社會黨主流派產生衝突)而背叛了社會民主的立場,於是退黨而另組「左翼黨」(Parti de Gauche)。

左翼黨與其他左翼政黨(包括共產黨在內)組成「左翼陣線」(Front du Gauche),在上屆2012年的總統選舉,得票率有11%的不錯成績。

「法國不屈從」運動於2016年初成立,為梅蘭雄這次選舉工程作好準備和步署。而選舉經費的來源則靠眾籌,沒有任何大財團企業的支持。相比其他候選人,梅蘭雄的競選運動善用社交媒體和最新科技,例如利用全像術(Hologram)而能同時在巴黎和里昂舉行集會,且在Youtube視頻的觀看次數達到2500萬,集會亦動輒有數萬人參與。

 

「法國不屈從」運動綱的核心內容

這裡當然需要介紹「法國不屈從」運動的政治綱領名為《共同未來》(l’avenir en commun),它涉及了社會改革的方方面面,本文只能概述它的核心內容,若要詳細了解可瀏覽其網址(英文簡要版)。

——政治制度:建立第六共和,限制總統權力,人民有權罷免總統。投票年齡由現時18歲降低至16歲。取消現時由間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Sénat)。

——社會醫療保障: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可以全額100%報銷(現在其中部份仍要用者靠自費的私營醫療保險);以「零無家可歸者」為目標;領取退休金年齡由現時62歲降至60歲(40年工作供款為限);政府為偏遠而一般醫療服務難以覆蓋的地區直接提供在地醫師。

——稅制:加強收入所得的累進稅率;對於月收入超過33,000歐元者課以90%的稅率;每個家庭每個兒童每年直接獲得1,000歐元退稅;減低基本需用品的增值稅(VAT)(或又稱消費稅);增加財富稅(L'impôt de solidarité sur la fortune,ISF);降低中小企業的企業稅;增加金融交易稅;法國人在海外所得收入而要納稅,防止逃稅避稅。

——外交與歐盟:與歐盟重新檢討相關條約,包括歐洲央行的獨立權力,財政預算限制的條約等等;提出「B計畫」,如果與歐盟談判失敗,則交付公投是否繼續留在歐盟。

——勞工:取消奧朗德政府此前下修《勞動法》的條文(有關下修內容見此前文章);每月基本工資上調為1,326歐元;每週工時32小時,每年六星期薪假;立法禁止企業有盈利下資遣員工。

——青年:18至25年歲的青年,每年有800歐元的補助,為時三年。增加興建學生宿舍。

——環保:以全面棄用核電和化石燃料為目標;2050年全面使用再生能源;訂立《綠色規章》(règle verte),禁止對於不能循環再造的自然資源的恣意開採;停止在諾特爾達梅-代朗代(Notre-Dame-des-Landes)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的機場工程;對法國電力公司EDF和天然氣公司Engie實行國有化。

——社會倫理:大麻合法化;醫療輔助生育(la procréation médicalement assistée 〔PMA〕)撤除一切限制;代孕(gestation pour autrui〔GPA〕)則禁止。


梅蘭雄的競選海報〈我們將逐步淘汰核電〉。      影像來源 https://twitter.com/JLMelenchon

對梅蘭雄的批評——「左翼民粹主義」?

梅蘭雄的「法國不屈從」運動,是一個以全民性、普羅民眾利益為依歸而對社會變革的運動,亦同時為一種公民啟蒙的運動。梅蘭雄曾經說過:「資本主義本身是不道德的體系,利潤不可能無限的積累」。所以,這個運動從另一種意義上可視為不向資本或新自由主義屈從的運動。

這個運動由於需要強調「全民」色彩,梅蘭雄本身的左翼黨甚至左翼陣線的角色在運動內部亦刻意被淡化,這點引起左翼陣線內一些團體的不滿(例如共產黨)。運動以法國三色國旗而非傳統紅旗作為象徵,運動的歌曲選了《馬賽曲》而非傳統的《國際歌》。因此,有批評指責他為「民粹主義」或「左翼民粹主義」。

所謂「民粹主義」(不論右翼或左翼)的稱號,現時濫用程度已掩蓋認識政治的實質意義,而且民粹一詞若從出現於沙俄時代的源頭意義上而言(教育和組織農民),並非具有負面意思。不過,這裡針對的問題是,若「民粹」的意思是指政治人物以煽動、愚民的手法來爭取支持者的這層意義而言,那樣梅蘭雄則肯定不是(雷朋則似乎更多一些)。

首先,他在集會上多番要求參與者不要叫他的名字,而是「抵抗」;以及強調「不是投票給我,而是與我一起」,而且刻意淡化個人色彩。他用上法國三色旗和《馬賽曲》作為運動的象徵符號,似乎欲喚起法蘭西民族情感,遭到部分左翼團體的批評。但是,他一直有意識地以這場選舉運動作為群眾教育以改變社會的一場運動,而且結合法國大革命中最激進的雅各賓派所矢志追求的自由、平等和博愛作為發揚的精神,這在現今資本霸權、社會不平等增加的脈絡下,不失它的進步意義,問題是該如何發掘和詮釋它的進步意義。

雷朋(亦不止是她,還有其他右派媒體)曾經將梅蘭雄比擬為羅伯斯庇爾。相反,梅蘭雄的回應為他不覺得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相反覺得是種榮譽,他在其他場合曾公開表示他最尊崇的人就是「永不腐敗」的羅伯斯庇爾,以及自己深深受益於這種大革命的光榮傳統。另外,關於要求建立第六共和的主張,其實最早是由密特朗提出以批評戴高樂的獨裁,後來密特朗變得保守而沒有再提這個政治改制的問題,梅蘭雄的第六共和構想的是權力歸於人民,亦是契合大革命的精神。梅蘭雄一直強調社會正義(反對社會不平等)和綠色未來的願景,與一般政客靠純粹「民粹」手段的操作,難以相提並論。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巴里巴(Etienne Balibar),認為法國大革命對自由、平等的許諾,其實遠遠未能實現,而且它們的實際意義也還未被徹底理解。巴里巴提出了「平等兼自由」(égaliberté)這一術語[3],強調平等與自由兩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重要性。法國大革命的主要綱領文獻《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根本意思正是將人與公民等同看待,個體的人便是政治主體。平等兼自由換句話說,不存在自由在遭受限制或壓制的情況下會有社會平等,亦不存在社會不平等下而自由不會受到限制或壓制。

梅蘭雄的競選雖然未竟全功,但這個運動必須發展下去,這是運動內部的共識。在得知首輪投票結果後,梅蘭雄沒有、亦不會呼籲支持者為了阻止雷朋而票投馬克宏(中文主流媒體焦點多放在他的妻子,下文再談這個鼓勵青年人做百萬富翁背後所代表的勢力),而是在街上而不是票箱來反對新法西斯的雷朋。

運動除了繼續動員,往後如何聯結比較同路的其他左翼力量,亦是一項挑戰,例如激進左翼的新反資本主義黨(Nouveau Parti anticapitaliste 〔NPA〕),他們標榜工人身份的候選人普圖(Philippe Poutou),在第二場電視辯論即場秒殺雷朋這個以反體制為名實搞個人貪腐(也包括攻擊費雍的「空餉門」,令到費雍老羞成怒而要提訴)而一舉成名,不過普圖的成名沒有轉化為選票的支持。另外,就是社會黨的哈蒙,正如第一篇文章提過,哈蒙算是屬於傳統社會民主派,對於財富重分配有一定的堅持。在這次首輪選舉的後期,梅蘭雄的支持者已經不斷放話要求哈蒙顧全大局,棄選集中票源阻止雷朋而支持梅蘭雄。如果將哈蒙得票加起來,足以讓梅蘭雄進入第二輪投票,所以如何與哈蒙一派有策略地聯盟亦是一項重要的挑戰。

最後,有一點亦不能忽視,無可否認梅蘭雄具有獨特的領袖魅力對「法國不屈從」運動來說非常重要,但運動內部的批評和民主監督亦同樣非常重要。雖然如此,筆者仍然對梅蘭雄的「法國不屈從」運動抱持希望。今屆統治集團暫時找了個馬克宏這樣的折衷人物,很大機會要讓雷朋多等五年,但到了下一屆2022年,如果在新自由主義下統治下的社會危機沒有緩和甚至更為惡化,那時雷朋肯定更大機會最終登上總統的寶座。因此,環顧現今,亦只有梅蘭雄和他所代表的人民運動有力阻止經過包裝的新法西斯主義的最終上場。

 


[1] 由法國托洛茨基主義者朗貝爾(Pierre Lambert)創立的一派,他們的政黨為「工人黨」(Parti des tavailleurs),朗貝爾曾於1988年參與總統選舉。另外,社會黨元老及前總理若斯潘(Lionel Jospin),在學生年代亦曾加入過朗貝爾一派。法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本薩依德(Daniel Bensaïd)的著作《托洛茨基主義》(Les Trotskysmes),批評他們派人「打進去」(滲透)其他改良主義政黨、甚至革命團體的手法原則和問題。

[2] Lip工人大罷工,又名「Lip事件」(Affaire Lip)。Lip為法國的鐘錶品牌,1973年6月,該公司聲稱虧損而要對在貝桑松區的工廠關閉部份生產線和裁撤工人,結果觸發工人占廠的大罷工。罷工歷時九個月,期間不同的激進左翼團體均投入聲援罷工工人,亦罕有地聯成一線發動聲援罷工工人的全國性大遊行,當時右派政府為了不想事件又演變成另一場68而作出介入,資方最終讓步撤回裁撤工人的決定。「Lip事件」被拍成多部紀錄片,亦創作成為歌曲。

[3] 《民主的國界》Les frontières de la démocratie),(Éditions la Découverte,1992)。巴里巴這個自創的法語詞égaliberté,中文很難找到相對應的譯法,有譯為「平等的自由」,這裡變成所屬格的形式,並不符合原意。巴里巴的égaliberté是平等和自由兩者的內涵是同一、等同的,大家互為共生的。

 

討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