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政治代理人公約?

(攝影:漂浪島嶼)

綠黨率各政黨之先,與候選人簽定「政治代理人公約」,公職薪水三分之一捐出、公費助理名額由綠黨與政治代理人共同邀請公民團體商議;明文規範選舉經費、公職薪資與資源分配、所有問政行為等資訊上網公開,並定期與選民報告,重新讓民眾對政治產生信賴。

這項制度起源於日本關注環保與消費者食品安全的生活者協會(簡稱生協)。生協裡的環保主婦,不只關注食物產銷、建立無毒健康的共同購買消費合作社,連生活週遭的廢棄物分類減量處理,到反核與暖化議題都在她們關心的範圍。

在認知到地方黑金政治的腐敗根源,必須從草根民主去瓦解,生協十幾年前便以宣誓任期輪替、捐出半數薪水以茁壯非營利組織、標舉預算審查公民參與等特色的 「政治代理人制度」,在東京都、神奈川縣等十幾個地方,成立了「全國市民網路」,開始了草根綠色政治的經營。從初期零星的突破零席次,到目前全國己有高達 140席次的縣市與區村町的議員或市民代表。在實力最強的東京都己取得4席的都議員、51席的區議員或市議員,在神奈川縣也取得了30 個席次。(神奈川網路也是亞太綠黨聯盟APGN的正式會員)

單就神奈川網路所成立的市民社會挑戰基金,成立以來七年間累計撥出的NGO公民團體「助成金」,就高達50,216,800 日幣,約台幣1500萬元,己幫助了94 個公民團體,為市民社會的茁壯努力。市民社會挑戰基金,撥付助成金的特色在不問實績(作過的績效),也不管會不會失敗,而是以「對於社會有著必要的挑戰性 活動」予以資助(原文:市民社会チャレンジ基金の助成、合計94団体に~3月にはフォーラムを開催~ ;翻譯:潘翰疆)。

有鑑政治代理人制度對民主政治的好處,台灣綠黨於1996年、國大代表選舉「廢物利用資源回收」運動時,將政治代理人觀念引入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