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破大洞 人民健康全都漏

【食品安全破大洞 人民健康全都漏】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發起《抵制頂新小蜜蜂行動》

並呼籲建立食品身份標準、強制廠商呈報所有原料資訊、設置獨立食安委員會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候選人今(2日)扮裝成「小當家」在立法院前召開記者會,要求立法機關負起責任,修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強制廠商向政府揭露所有原料資訊,進一步進行健康評估與風險控管。此外,綠社盟也呼籲政府應立即建立「食品身份標準」,劃定「真食品」與「假食品」的界線。最後,綠社盟要求政府應設置獨立的管理機關,成立食安委員會,編列預算、人力,確實落實食安法與食品身份認定。綠社盟同時也宣示要號召志工成立「反頂新小蜜蜂」,將號召志工在多家超市門口告訴民眾哪些產品屬於頂新集團,邀請民眾抵制到底!

 

綠黨社民黨聯盟曾柏瑜表示,食品工業化後打破了原有食物的生產模式,為了要大量生產、遠航運輸、長期保存,讓食品化工業十分發達。然而,食品化工的進化,卻也讓台灣食安風暴層出不窮,為求暴利,不肖商人最常以假亂真,攙偽假冒食品層出不窮。曾柏瑜強調,現行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從1975年以來,已歷經了13次修法,每次修法常常加重刑責,卻無法遏止黑心食品持續上市。根本問題就是現行的食管法破了大洞,當前衛福部並未針對所有添加物都進行健康風險評估,也未掌握原料資訊、欠缺實際的檢驗方法,讓食品安全屢亮起紅燈。

 

綠社盟不分區李根政則表示,當前由業者自主管理、政府查驗跟第三方驗證的食品三級管理制度食安管制並無法解決食安問題,業者就算主動送第三方驗證有違禁添加物,檢驗機構也沒有主動通報義務,黑心食品訊息還是三天兩頭就在報紙刊頭出現。若要補破網,應依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邱文聰研究所建議的,建立強制型與基準型的「食品身份標準」,透過法規命令由國家定義食品身份,才能以此為界線判斷哪些是以假亂真、攙偽假冒的黑心食品。此外,許多食安事件最後都被輕描淡寫的以「標示不實」處理,卻沒有看到「攙偽假冒」對國民健康的影響。李根政也認為,應強制廠商向政府揭露食品所有成份,讓政府提前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同時,只要不宜人食用的原料及產品,就不應該使用及上市!李根政也強調,若要真正補食安這張破網,應該要設置獨立的食安委員會、建制食安警察,編列相關預算、人力來落實食品安全的管制,食品身份的認定。

 

綠社盟大安區參選人范雲則公佈「抵制頂新小蜜蜂」行動。范雲說明,即日起綠社盟將製作標語、看板等,並號召志工至各大超市前,呼籲消費者用實際的行動抵制頂新集團的產品。范雲也呼籲,去年頂新事件發生後,全台縣市多已宣布學校、社福機構暫停販售頂新、味全所有產品,此時各地方政府更應主動重新徹底檢查是否誤用,確保校園食品安全。同時頂新集團勿拿所屬員工的工作權作為要脅手段,這樣只會讓更多民眾不滿,若以抵制為藉口,使員工勞權受損,頂新要負最大責任。

 

綠社盟中山、松山區立委參選人李晏榕回應頂新無罪,則呼籲檢方應該要繼續上訴!李晏榕強調,若檢方有蒐證不完備與關鍵證據,導致遭法官認為舉證不足而判處被告無罪的問題,應盡量於上訴審時補強。但法官也需秉持食安法的基本精神,食安法第三、九、十五條都有規定供人飲食或咀嚼之產品「及其原料」納入食品定義、管制及處罰範圍,法官應以食安法「管制原料」的基本精神進行判決,來源不明的原料就不應進入食品加工程序。

 

綠社盟最後呼籲,食安的風險不應由全民來承擔,政府應該主動扛起管理的腳色,同時需意識到食品安全與國民健康、公共衛生間的緊密關聯。挹注資源、完備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來確保國人的安全!

 

討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