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環境,才有觀光】

 

今天我們去參加由經濟民主連合與地球公民基金會共同主辦的『開放中國觀光客七年政策體檢論壇 ─台灣觀光業的瓶頸與出路』活動,在下午圓桌論壇時,綠黨也提出了對觀光政策的一些觀點,分享給大家參考:

2008年7月4日,中國觀光客首發團分成22團六百多人抵達台灣,而在2015年5月觀光局的統計,若含港澳在內的中國籍觀光客,已經佔境外來台觀光客的57%,數量增加之快,佔比增加之大,令人憂心;這幾年來也引起許多地方居民的抵制行動,而在觀光領域的從業人員也曾抗議過陸客來台對其之剝削,更讓許多觀光景點遊憩品質變差,而觀光產業勞動條件惡化與「中資、港資一條龍」現象至今無解,顯示開放中國觀光客的政策還有相當多待檢討的地方。而我們認為,這不單純是開放中國觀光客的問題,更是大量開放觀光客後所面臨的發展困境。

對此,綠黨今日提出:
一、應即刻啟動觀光政策的政策環評。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法第二十六條的規範,推動千萬觀光客政策已有影響環境之虞,應加速推動,且應以環境承載量、觀光遊憩品質、在地住民生活做為評估的因子。

二、綠黨長期主張應推動國土計畫及相關法令,在現有的都市計畫與區域計畫架構下,都以居住人口為規劃基準,但忽略大量移動的觀光人口,因此我們認為應將最適生活人口的觀念放入,評估土地使用、用地編定等方針,嘗試尋找出最適合的環境承載量,並用以供定需的模式,來推動公共設施,達到管理觀光人口之效。

三、針對現有中國觀光客來台的政策,我們認為政府不應在沒有任何評估,只想推動千萬觀光客的政策口號下不斷開放,應即刻停止增加團客的名額,並逐步調降,在不超過現有總量,且環境可承載的範圍下,再適度開放「真實」自由行的人數。

四、改善現有勞動條件低落的觀光產業發展,鼓勵推動小型、在地的旅遊模式及相關平台,在環境、地方社區可乘載的最適遊憩人數原則下,推動新觀光商業模式。

臺灣最珍貴的觀光資源就是自然地景,當這些資源遭到破壞,觀光品質低落後,觀光印象難挽回,土地資源難恢復,觀光產業將大受影響。綠黨將持續研究觀光政策,與從業人員、專家學者訪談,也期待大家一起理性討論。

討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