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政治|多元民主的地方議會

打造新政治|多元民主的地方議會

  選舉應該是一個政策辯論的過程,選民選擇提出好的、可行政策的候選人做為代議士,並在選後監督這些代議士是否有依照選前的承諾落實政見。然而,許多重大與市民相關的議題及政策卻因為候選人的選票考量而在選舉過程中選擇不表態。目前的選舉制度讓縣市議員只需要爭取部分選票就可以當選,因此經常被家族政治壟斷、地方派系把持,搭配賄選及個人服務,當前選舉制度並沒有讓縣市議員有強烈動機去做整體的市政規劃或監督,反而流於延攬工程、浮濫建設為主的競選支票。

  地方議會理應積極監督市政與相關預算,但地方議會的議員在現行的選舉制度下,缺席率高而導致流會是稀鬆平常的事。以2014年的台南市議會來說,九月份原定要開始進行聯席審查隔年度預算的重要會議,現在議員卻忙於跑攤,出席人數無法過半,二度延會。

  然而,綠黨認為縣市議員不應該只跑紅白帖,或只靠金權派系就能夠當選。回到行政立法的責任分配上,縣市議員應積極審議市府的相關預算與規劃,或是對於整體市政規劃有所提案。而無論是提案,或是議決預算或規劃,背後都須有清楚的政策立場與價值,而這些價值主張必須在選舉期間就讓選民能夠清楚辨別。此外,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能藉由政黨所推選的名單,讓更多專業的政治代理人進入議會,而非傳統家族政治或地方頭人。因此,綠黨主張,地方議會選舉應該加入政黨比例代表制,減少候選人「個人式」的服務,讓選舉及議會的運作能夠回到政黨與政黨間的政策辯論。

  台灣民主化以來,國民黨與民進黨輪流執政,卻沒有帶來更公平正義的台灣,反而向右派的保守勢力傾斜。政治人物的貪腐、國會議事上的效率不彰、執政黨無能、政商財團的勾結...等,兩黨都名列榜上。即使兩黨的資源與歷史都有極大落差,然而,綠黨依然期待,藉由更多小黨帶著多元進步的理念及社會運動的背景加入政治空間,結合選舉制度的改變,讓選舉與政治文化漸漸回到正面的政策辯論與價值選擇上。

討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