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政策論壇:六大策略徹底幫石化業整骨轉型!

不應要求人民轉彎 石化產業才應改變
綠黨政策論壇共識

高雄氣爆後,石化業走向成為社會焦點,對於822江菊會,綠黨認為在救災、遷移都會石化管線,以及強化毒物化學等防災能力之外,更應全面檢討石化業與產業轉型。綠黨於江菊會前一天(8/21)舉辦「石化業與產業轉型政策論壇」,邀請專家學者、環境團體、與石化為鄰的在地代表一同探討石化業現況,會中除呼籲政府不要在密室裡決策,應正視至今無解的工安、健康、污染等問題,也提出民間版的石化轉型訴求,強烈要求石化基礎原料「生產減量!!」,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老師說明,目前台灣石化產品七成為外銷,如果只生產國內所需,乙烯產量目標便可直接從400萬頓減量至100萬頓。

「不知為何大家都覺得石化產業不能改變,結果只能社會改變配合發展。」長期研究六輕四週空污的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分享說,五輕、六輕蓋下去後,當然發現很多問題,但有關單位總以顧及產業需求、GDP成長為由拒絕對石化產業進行調整,只能居民自想辦法來因應;來自台西的林進郎與六輕為鄰16年,是當地少數敢站出來監控六輕的居民,進入監督委員會幾年來,林進郎只有一句話:「無與問蒼天」,他表示不論問台塑什麼問題,都沒有正面回答,已經累了也毫無辦法。

至於本次發生氣爆的高雄市,更是早雲林一步受到石化業影響超過半世紀,現今有中油高雄廠及大社仁武、大發、林園、小港石化工業區將200多萬市民包圍起來,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說,居民生活幾乎與石化廠零距離,林園石化工業區第一、二級致癌物至少就有22種存在空氣中,帶口罩成常態,外洩汙染送醫也見怪不怪,但卻絲毫無法憾動石化業者,居民感嘆罹癌容易治好難、汙染容易咎責難,王敏玲再次呼籲陳市長謹守承諾,打造高雄市為「宜」居城市而非「移」居城市,並要求中央政府還給高雄人應有的環境正義。

在這場政策論壇中與會人士提出六項石化產業轉型方案共識,向中央及地方政府提出呼籲:

1. 五輕和大社工業區如期於2015、2018年關廠,台灣不再擴張石化業,停止石化專區的規劃:頁岩氣的開發,使得台灣生產乙烯失去競爭力,石化上、中游即將淪為夕陽產業。
此外,反黑箱民主陣線召集人賴中強和陳吉仲老師紛紛指出,目前台灣石化業產量有七成外銷,更有八成直接銷往中國,台灣沒道理成為別人的離島工業區,賺取微薄的初階原料利潤,然後汙染危害留給自己,應該要痛定思痛檢視上位政策,減量並制訂合理的石化業產量目標。

2. 外部成本內部化:長期以來政府評估石化業產值只看該產業賺進的金錢,而忽略因石化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及對人體健康、水資源、生態環境和農於業影響造成多少金額的損失,這些都應該算進石化業內部成本,且應由廠商吸收。

3. 國土重新規劃,石化工與都市不能共存:除高雄市居民與石化廠比鄰而居,許多石化廠區開發也都位於農業和沿海濕地,成功阻擋國光石化的彰化環盟理事長蔡嘉揚認為,農地和溼地產值不輸石化廠,評估時不應以犧牲兩者為出發,既有工業發展與住、商、都市發展,以及農漁生產有嚴重矛盾,應全盤檢討國土規劃。
詹長權教授也直接表示,與六輕最近的許厝國小已檢測出學童體內有高於其他地區的乙烯物質,表示六輕與民眾居住空間距離絕對不夠,何況是高雄這樣密集都會區,高雄要都市化還是工業化,是個抉擇,兩者不能共存很明確。

4. 取消對石化業的水、電、租稅補貼與獎勵優惠:稅改聯盟發言人洪敬舒表示,租稅減免就是政府的支出,然而因雲林被列為貧瘠地區,投資該地區的企業有租稅減免優惠,結果台塑的六輕廠不用繳稅,用電僅收半價,還有專為廠區水源興建的集集攔河堰,產生廠商賺錢由政府人民負擔社會成本的奇怪現象,這些補貼應全面取消。

5. 推動產業轉型,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高雄石化氣爆案的李長榮化工所在地--大社工業區,於2018年關廠前,應立即規劃該工業區的產業轉型,朝向綠色經濟邁進,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以此為起點,逐步將高雄轉型為宜居安全的生態城市。
中央政府應建立起推動產業轉型相關的租稅改革、產業創新制度,發揮引導鼓勵效果。

6. 建立全台石化工業風險控管系統,有效進行管理:長期與六輕交手的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總幹事林家安說,現行石化廠監控機制根本毫無用處,所謂自主管理是由業者自己找專家學者進行自我保護,監督委員會議也像撇清大會,提出二氧化硫超標的質疑,竟然以那是中國大陸飄過來的來回應。對此,李根政和詹長權紛紛提出應建立緊急計劃與社區知情權相關法案,確保人民有知的權利,並建立協商式民主機制,監督權交還給當地居民甚至受全民檢視,而非由廠商及一小群專家的閉門會議全權處理,此一風險控管公開系統在美國已建立實施,「緊急計畫與社區知情權法案」(Emergency Planning and Community Right-to-Know Act, EPCRA) 可作為台灣重要參考。

綠黨共同召集人李根政強調,石化業被誇大塑造為台灣產業的救世主,然而不論是能源使用、用電都佔極大比的石化業上中下游對全國GDP貢獻不超過4%,各種資訊都已再再顯示,石化業出口競爭力正面臨嚴峻考驗, 現今的石化產業非但沒有帶來高產值與經濟效益,反倒帶來無窮盡的汙染、工安風險及分配不均的問題。該是思考台灣石化產業的停損點的時候了!

 

2014.08.21《石化業與產業轉型政策論壇》與會貴賓:

李根政/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
陳吉仲/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
賴中強/反黑箱民主陣線召集人
洪敬舒/稅改聯盟發言人
王敏玲/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
林進郎、林家安/雲林淺海養殖協會
蔡嘉陽/彰化環盟理事長
詹長權/台大公衛學院教授

討論/回應